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2021年版)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9 16:37 浏览次数: 【字体: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2021年版)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任务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1

(一)学科核心素养 ······································ 2(二)课程目标 ································· 3

三、课程结构 ································· 3

(一)课程模块 ······························4

(二)学时安排 ·································· 4

四、课程内容 ·························6(一)理论模块 ··························· 6(二)实践模块 ···························· 22

五、课程实施 ······························ 26(一)教学要求 ···························· 26

(二)考核方式 ···························· 28(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 29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该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通过本门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交往、职业规划、法治践行等方面的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合理解决各种困惑和苦恼,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意识,为三年的高职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未来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取得良好发展服务。

(二)课程任务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我;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进程,认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增强拼搏、担当和奉献的自觉意识,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五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回答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关心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爱国、诚信、友善等道德素质和行为能力。

1、认知目标

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

(1)理解和掌握高职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明确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作用;

(3)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面旗帜,理解和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4)理解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明确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6)了解法律的本质,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

(7)掌握我国主要实体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

(1)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大学阶段的学习;

(2)能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艺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集体。

(3)能用心理健康标准判断和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用心理调适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态。

(4)能用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道德标准判断、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5)能用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提炼本专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做好在校期间的训练和准备;

(6)能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和设计自己的人生,并做好三年大学规划,努力实践;

(7)通过对热点法律问题的讨论,初步具备以案说法的能力,培养和形成法治意识。

3、素质目标

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是构成大学生素质的基础;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律观念,这是大学生素质形成的核心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则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和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块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由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两部分构成。

理论模块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通过结合具体的时政内容、鲜活的案例来提高课堂的抬头率。其内容包含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六部分内容。

实践模块是理论模块的必要补充,具体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以成果展、辩论赛、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学生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校外实践主要以参观和考察“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周边新农村、社会调研、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开展。

(二)学时安排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共54学时,理论学时为36学时,实践学时为18学时。

周次

模 块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学时

授课方式

备注

8

致敬

新时代模 块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的深刻内涵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中国梦的特点与新时代的关系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大志 明大德 成大才 担大任

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和法治素养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质

8-9

实践课


9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9

人生观

教育

人生观的内涵

人生与人生观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0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反对错误人生观

成就出彩人生

周次

模 块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学时

授课方式

备注

11

 

理想

信念

教育

理想信念的内涵

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含义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

的信仰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信心

12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3

中国

精神

教育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伟华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显著特征

反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

理念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

的道义力量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扣子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细落小落实

14-15

实践课


9

合作完成

教师指导


15

道德

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与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周次

模 块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学时

授课方式

备注

16

道德

教育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遵守社会公德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恪守职业道德

弘扬家庭美德

锤炼个人品德

法治

教育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和运行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7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2

讲授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法治中国

2

讲授法

18

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2

讲授法、案例法、

讨论法


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19

结束语

2



 

四、课程内容

(一)理论模块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该课程与自己成长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自己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就事业、不容辜负的好时代,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所以,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肩负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思考人生;

2.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把个人立业成才的追求与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

4.如何成长为新时代新人;

5.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基本概念:

新时代 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养

复习思考题:

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

2.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文献阅读: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大学生要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4.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5.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三、成就出彩人生

基本概念:

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

复习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据此谈谈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2.人生漫长,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

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文献阅读: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版。

(3)本书编写组:《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版。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

2.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3.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4.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5.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6.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的社会理想;

7.规划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理想信念

二、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二节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基本概念:

理想信念中国梦青春梦想

复习思考题: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3.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肩负的责任。

参考书: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2.中国精神是什么;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当代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5.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6.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7.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8.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

9.当代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四、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基本概念: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

复习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参考书:

(1)《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要》,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价值观自信的重要意义;

4.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青年的意义;

5.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一、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二、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三、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自信价值追求

复习思考题:

1.你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习近平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书:

(1)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12月25日。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道德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4.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5.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7.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三、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三、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第三节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一、遵守社会公德

二、恪守职业道德

三、弘扬家庭美德

四、锤炼个人品德

基本概念:

道德荣辱观道德规范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复习思考题:

1.谈谈道德的作用?

2.谈谈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谈谈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4.谈谈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参考书: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2)《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4.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5.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及其之间的关系;

6.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第二课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延伸和深化本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三、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三、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基本概念:

法律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复习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

2.20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谈谈什么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3.有人说,宪法规定的大多是一些原则性内容且很抽象,而且司法判决一般也不援引宪法条文,因而宪法是一部与公民生活关系不大、高高在上的“闲法”。谈谈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4.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怎样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谈谈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参考书: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二)实践模块

1.实践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

第一,政治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团结党和全国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特征,在实践教学中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第二,思想性原则。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有思想,要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爱党情,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合格接班人。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实践教学本质上属于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手段,这就要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为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求实践教学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能让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能参与指导,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操作。

第四,实效性原则。虽然目前在实践教学上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可操作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但注重实效性一直伴随着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个主题。

2.实践教学开展时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课时间,即每年的9月至12月期间。

3.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以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按照任课教师布置的实践教学项目,结合自身所学,开展实践活动。

4.实践教学要求

第一,凡是正在学习的大一新生都要根据安排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第二,采取措施,确保安全。特别是对于校园外进行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坚决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第三,任课教师在课上向学生说明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实践主题采取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必须进行跟踪了解与指导。

第四,实践教学结果必须要有书面材料支撑。其中包括实践教学计划表,教师指导相关佐证材料。相关材料必须内容真实,有具体的实践时间、地点和内容,可图文并茂,严禁从网络下载。

5.考核与评优

第一,学生实践成绩纳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总成绩,其占比为30%。

第二,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任课教师组织班级评议小组对本班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行查阅和评比,评定实践教学成绩。为鼓励先进,每个实践项目每班设置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并颁发奖品。

第三,任课教师须将本班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送至马列部(仅限纸质材料),除学生作品外,任课教师还需提供实践教学项目表、参与指导照片至少5张、学生实践成果20份、教师总结一份等材料,马列部将根据教师提供的支撑材料为任课教师计算实践教学学时。

6.实践教学内容

每学期期初由“德治”教研室提供4-6个实践教学项目供任课教师参考,任课教师从中选择不多于2个进行操作即可。

7.实践教学工作量认定标准

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规定,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在不超过实践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每位老师每班每个项目不超过9学时。

 

附:校内实践教学项目表

实践模块

实践项目名称

实践步骤

实践成果形式

备注

入学教学

大学规划书

结合教材+教学引导+线上线下课后辅导+分组交流讨论+个人完善计划+“青春的誓言”成果展示

大学规划书


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果展

1.师生共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3个层面,并就自己的理解谈谈我们该如何去践行;

2.学生结合身边见闻,或自身积极践行,或开展一次“家乡的变化发展”及“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抓拍活动;

3.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可以手抄报、视频、传单等方式体现;

4.成果汇报。主要谈谈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的最大感触。

手抄报、视频等



讲家乡故事

传红色精神

1.邀请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走进课堂、走进网络,对红色故事的历史渊源、历史事件、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探究讲解,解寻历史密码;

2.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史讲座、知识竞赛、参观等多样化活动,并拍摄党史微电影、短视频等。

个人感悟、微电影、短视频等


道德教育

我奉献、

我快乐

1.学生自由分组,并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件志愿服务任务(校内校外均可,如校园环保、节电节水活动、爱心捐赠、关爱孤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

2.将实践内容制作成PPT(要求幻灯片里的所有内容、图片及视频均来自本小组的志愿服务内容);

3.小组代表上台做简要汇报;

4.小组成员分别上台谈感想。

微电影、短视频、课件等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

(1)任课教师在学历上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法律专业研究生学历及以上。

(2)任课教师必须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助教及以上职称。

(3)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4)任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5)任课教师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否则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6)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有能力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有能力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有能力熟练使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能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

2、课程授课基本要求

本课程必须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详细的教学大纲,每学期任课教师按照要求编制授课计划,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任课教师必须有完整的教案,教案必须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每学期任课教师必须布置及批改作业5-8次。任课教师必须制定适合教材且内容活泼的教学课件。

3、教学方法

①教学方法:抓住时代热点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采用较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各章节的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具体来说:讲授法——讲出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以理服人(故事、道理);讨论法——寻找师生在认识上的契合点,实现教学相长;案例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介开展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②教学策略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在线上,学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在线课程以及教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自主决定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自主控制学习频率与学习量,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线下,采用任务驱动、专题教学、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学生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为完成课前课后任务,需要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进行案例讨论等,通过解决任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要一起小组学习、协作探究、讨论等,充分交流意见,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也有助于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考核方式

1.基本原则

学生综合成绩评定实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学习表现和实践表现,注重过程性和增值型评价,教师全程关注并记录学生学习状态和成长过程,以线上线下学习参与的记录为主要依据。终结性考核以期末理论知识考试为主,考核学生一学期理论知识获得情况,试题知识覆盖面要广,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在线随机抽题作答,线上试题逐年递增完善。平时与期末、理论与实践、卷面与日常表现三结合方式,将教学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健全完备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以综合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素养。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校全日制在校各院(部)各专业学生。

3.     成绩构成

学生期末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1)平时成绩

实行百分制,占该课程总成绩的70%,包括线上线下学习参与、出勤、作业和实践四部分。

2)期末考试成绩

实行百分制,占该课程总成绩的30%,在在线课程平台完成,随机抽题作答,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选用表

序号

教材名称

ISBN

教材类型

编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

思想道德与法治

978-7-04-056621-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8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序号

数字化资源名称

资源网址

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平台

http://bk.bjcipt.com/crup

2

中国大学MOOC

https://www.icourse163.org/

 


终审 :马列部
【打印正文】